新亮点 新特色 新优势 新跨越

——张国平谈经济与管理学院 “十三五”发展规划

期次:第414期       查看:27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目前我校专业数和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学院,本报记者就该院“十三五”规划实施工作,采访了院长张国平教授。
  记者:“十三五”期间,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专业、学科是二级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学院如何加强这两方面工作?
  张国平:“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学院将立足培育新亮点、打造新特色、营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大力加强团队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强院”“质量提升”“项目带动”“特色塑造”四大工程,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把学院建设成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高影响、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高的教学型学院。
  “十三五”期间,学院总体发展思路是稳规模、调结构、提内涵、优质量。在学生人数方面,我院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保持在2700人左右。专业建设方面,在保持现有专业数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彰显专业优势和特色,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群体系。“十三五”期间,我院将大力加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确定1-2个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培育和重点建设,争取到2020年,学院能够新增1个省品牌专业或重点专业。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全面建构专业质量衡量和评估体系,从而对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持续有效的改进。
  学科建设方面今后将围绕管理类学科,重点建设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三大学科,推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三大学科协调发展。公共管理学科要进一步做强做优,使其具备申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水平和能力;重点打造工商管理学科,争取成为校重点建设学科;加快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使其达到校重点建设学科的水平。这三大学科基本覆盖我院所有专业,今后将加快启动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不断推进三大学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而为推动和深化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根本保证。
  记者: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有什么举措?
  张国平:“十三五”期间,我院将从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入手,推进教学内涵建设,持续推动教学全过程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推动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一是重点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案例教学、大平台课程建设与改革、双导师制,使学院教学改革的成果得到巩固。进一步推行模块化教学、跨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体系建设(教育成果培育项目)等,使教育成果培育成为现实的高层次获奖项目;二是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已有特色课程顺利验收,新增5门左右研究性课程,5门左右校地合作课程,5门左右创新课程,5门左右双语课程;5个实验实训项目;三是继续推进以实验实训课程为重点的校本教材建设,完成10本左右的实验实训教材编写出版;四是不断推进教学团队建设,争取每个专业打造一个以专业课程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
  “十三五”期间,我院将深入贯彻“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持续改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搭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基础知识、知识开发应用、素质拓展和实践技能训练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平台,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以及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记者:学院发展关键是人才,经济与管理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什么设想?
  张国平:我们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上水平,以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博士为重点,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一支规模稳定、素质优良、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的师资队伍,为推进我院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
  首先,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优秀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十三五”期间新引进博士50人左右,教授5人左右,到2020年专任教师争取达到120人左右,教授12人,博士70人左右。
  其次,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报考博士,攻读博士学位,推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做博士后,出国访学和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青年博士结对子活动,要求青年博士与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对子,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教,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和科研关,加快其成长的速度。
  再次,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青年教师下企业和企业家进课堂工程,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力度,到2020年,具有一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数总量达到25人,企业和地方政府聘请的“讲座教授”、“客座教授”达到45人。每学年动态聘用“课程特聘教师”30名左右,直接参与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构建一支稳定的兼职应用型教师队伍。在实验与应用性学科教师中,具有行业背景教师比例达到40%。
  同时,加大柔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根据学院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通过“目标责任制”、“任务合同”等形式,建立灵活、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学科和专业建设中各种急需人才和特殊人才。到2020年,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达到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