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未来可期———2021新年献词

期次:第458期    作者:本报编辑部   查看:641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这一年,我校坚决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织紧织牢统一领导、组织有序、协同紧密、措施有效的疫情防控网,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输入,有效保障了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同时认真贯彻“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精神,积极利用智慧校园建设成果,有效实施教学方式的调整,保障了上半年2344个教学班如期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经验获得教育厅充分肯定,被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评为优秀案例。
  这一年,我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政治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应用型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专业认证走在同类高校前列;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立项数量位于省内同类高校第2位;推动行业学院升级,一个行业学院获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新成立三个行业学院;持续推动人才强校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推动省市共建,新一轮省市共建项目获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回应师生关切,校园更加和谐美丽。
  2020,饱含敬畏,充满力量。我校识变求变应变,学校各项建设全面加强。学校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纪律建设、民主法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凝聚强大合力、提供坚实保障、筑牢发展根基、营造和谐发展氛围,提升党建工作效能。积极发挥高校在地方抗疫防疫中的作用,数千名学生志愿者就地“抗疫”、组织开展“抗疫”技术攻关,为“抗疫”形势持续向好贡献力量: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师生与苏州古唐东韵服饰公司联合研发医用级防护隔离服,在2020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与多家供应商和销售商签订协议,完成订单万余件;我校大学生组成助农突击队,用微商、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农户销售产品,并在“后疫情时期”推广农旅产业和农场农货。“战疫”云演讲入选团省委首批“信仰公开课”,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5名学生获“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视频会议、远程答辩、直播教学、云上毕业典礼,《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成为第一个登上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劳动教育课程,很多的“第一次”,还有钱语涵、付芳等四位学生创作的《加油武汉》,带给我们关于生命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的思考弥足珍贵。
  2020,同心奋斗,收获满满。我校积势蓄势谋势,学校各项事业进展良好。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不动摇,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强化内涵建设,大兴实干之风,精准发力抓落实。科研成果大幅增长。全年科研经费总量达到2.44亿元,增幅72.46%;获批各级纵向项目178项,国家级13项,省部级35项;签订横向项目457项,经费8200余万元,增幅25.84%;获批省部级奖项8项,市厅级奖项18项;授权专利454件,其中发明专利179件,师生专利转化运用增长了4.5倍;被收录高水平论文200篇,增幅14%。“三跨”科研创新团队初具形态。遴选培育“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农业现代化+”等10个“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创新团队,切实提高团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承接交叉学科项目的能力,相关团队为多家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签订横向课题20余项,经费达2000万元。智库功能成效凸显。学校科技创新智库获批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我校以罗马尼亚农业科学院院士弗洛林教授为带头人的外国专家工作室入选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强化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交流对接,共建15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技术合同成交额1.81亿元,同比增长83.79%;17位教师入选省“科技副总”,获批省产学研合作项目12项。推动开放办学,对外合作交流提质增效。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深入推进省市共建,获批“省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优化治理结构,管理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学校获评“2019年省智慧校园”“2020年省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启动学校创新创业“金种子”计划,全年组织参加各类赛事1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奖项233项、省部级以上文艺体育类赛事奖项30项,获“挑战杯”全国金奖;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2015-2019),学校位列全国高校263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9位,省内同类高校第2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省级立项15项、获评省级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1项,大学生创业园孵化项目12项,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
  “红色经典”依旧回荡,“理工星空”熠熠生辉:高新华、顾建军、谢静云、杨秀云、徐豪、肖虹、施晓岚、高晓蕊……他们的感动与笑容长留心间,还有心有“菱”犀一点通的戴阳军老师上了央视,“令人心动的offer”校友丁辉“哪怕有万分之一机会,我都不能放弃”的寄语更送给理工学子冬日的暖阳。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美好生活要劳动创造,岁月静好靠努力行动。2020,因为行动,让我们铭记;2021,因为相信,让我们行动!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每一位致力于学校事业发展“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同行者致敬;同时,我们有理由为天底下所有辛勤劳动、真诚生活的同路人送上祝福!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不敢有丝毫的自满,但怀有无比的自信。2021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也必将是我校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十四五”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启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流年似水,雄关如铁。乘风破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