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畅谈思政大课心得 共话使命担当

    师生畅谈思政大课心得 共话使命担当   3月9日下午,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的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精彩开讲。常熟理工学院精心组织2万余名师生收看直播和视频回放,对四位专家的精彩演讲进行全程学习,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前策划并抛出了思考题,在收看演讲结束后征集心得评论,共收到上千篇学习心得或者听讲评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各学院辅导员将此次思政大课融入五门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精彩的课程,让师生听后心潮澎湃,师生纷纷表示,此次思政大课,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到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使命担当与时代责任。   商学院大学生王秉欣表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4亿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造了一系列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眼前这场战“疫”,只要我们携手同行、同舟共济,就一定会胜利!   汽车工程学院大学生花新艺表示,四位教授的课,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党中央统一部署,协调各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迅速统一思想,形成举国抗疫局面,这是一场必胜的人民战争。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唐语婷表示,疫情面前,党和国家做出了最正确的决策。全国民众,上下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经过此次疫情后,我相信,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能实现。   同学们的感言情真意切,彰显了一代有情怀、有担当的大学生风采。随堂同听的老师们也深有感触,他们与大学生同频共振,分享了自己的听课心得。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董欣蕾老师表示,这堂思政课又引发我重新追寻了充满哲理的典故。一是“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的典故,战“疫”时期我不禁又想到了这句话,这种对集体力量和群众智慧的感召和召唤,着实铿锵有力,生动写实。二是主讲老师提到的“多难兴邦”,启迪我用来引导学生灾难之中重建新希望与新机遇。作为中国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在陕西省富平县志愿支教一年的我深知思想引领对学生的重要性。作为辅导员,这堂思政大课使我更加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爱国主义思想引领下,用爱心热心和耐心守护好关爱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的责任田!   宣传部王迎春老师表示,听冯教授的课,我几次哽咽。当一批批90后、00后前仆后继奔向抗疫前线时,我的内心一样激动,一样澎湃,不能说那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那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看到了中国的力量。“我未婚,父母未老,无牵挂,我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护士李宗育在疫情来临时,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理由无私的没有一点自我,语气斩钉截铁,不容拒绝。“风萧萧兮易水寒,不计安危赴国难,恨无子嗣承祖志,幸有爱女学木兰。……"”父亲的一首《送吾儿赴武汉战役》,有心疼,有不舍,但也字字铿锵,充满自豪。中国,有无数这样的家庭,造就了无数这样的英雄儿女,一代又一代,汇聚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魂。此次思政大课是一堂贴合时事、思想深刻、富有激情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送给当下大学生的一副强心剂,一顿营养餐。这样的课,我也喜欢。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阳表示,在这次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彰显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发生在防疫一线诸多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弘扬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同学们的讨论中透射出新时代大学生是一代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有作为的青年。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刻苦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此次“思政大课”,将立德树人落到了实处。我校将趁热打铁,不断研学,进一步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努力打造让大学生听得进、有触动的思政金课。(马宣)

  • “理工好课”开栏语

    “理工好课”开栏语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也必将成为我们永远铭记的难忘之年。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强调要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工作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以对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这些天,许多人和事感动着我们,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这些天,我们见证了太多的苦难、悲伤、恐慌、彷徨、质疑、追问、逃避、担当、勇气、崇高,我们坚信都将在战“疫”中成长。这些天,对我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全体师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未来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契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对于经历苦难的幸存者来说,是的。   我们认为,这次疫情,会刷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我们相信,这次疫情,会重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考量。基于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校党委宣传部、校教务处联合推出 “理工好课”专栏———在这里,我们无意为好课作定义,我们认为并相信我们的老师与学生更有定义的权利与理由。在这里,我们为好课喝彩,我们期待真实、朴素、有温度、有态度的思考,我们贡献、分享直抵人心的前行力量。在这里,请允许分享一下我校校友袁卫星近日开讲的“生命教育”一堂好课中的金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身在隔离,心向世界;直面人性,审视自我;致敬英雄,牢记担当”;“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伍味)

  • 我看新冠肺炎疫情

    我看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第一课,注定是特殊的一课。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王小龙博士为音教17级选修课空中开讲“音乐文献与论文写作”。该课程是从2005年起为音乐学(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目的在于为毕业论文写作做热身准备,更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条理性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观察、阅读、思考、归纳总结,是这门课的“主旋律”。新学期第一课,王小龙以当下持续一个多月的“新冠疫情”作为作业的“关键词”,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了解同学们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动态。“我看新冠疫情”是其布置的第一次作业中的一条,作业采用“云班课”平台发布,形式为“头脑风暴”。   让我们共同翻开学生云端发来的作业,了解这些来自天南地北零零后学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回答。   一、对待疫情的反应 去年12月底以武汉为源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使这个2020年中国春节较之往年显得分外不同。周紫嫣、汪丹、汤鸽等同学都谈到,今年的“年味”与以往大不相同。湖南籍学生汤鸽的描述,更形象,也让我们每个人由此重温了一次过年的独特经历:   记得大年初一,准备好出去走亲戚拜访。但是一通电话过来,我们在家中一直到今天,全部人都不能串门,乡村直接封路,每家每户需要的日用品与菜物全部由村长送,家门也不敢出,田园间也看不到人,每家都是关紧门,家家灯火通明。网上都在议论纷纷,每天早上醒来都希望是好消息。   疫情的来临,也使得一些真的勇士卷入其中:前往武汉的全国各地医护工作者“逆行者”,奋战在物资运送工作岗位上的铁路、公路工人以及社区防疫检疫执勤工作者等,他们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湖南籍学生周紫嫣就谈到了她的妈妈,就是“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的“默默无闻的坚守者”之一:   我的母亲是社区工作者,从大年三十开始接到取消休假的通知后开始每天上班、加班。一直到现在,可能只休息过一两天。每天看着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时,我真的很心疼。因为她是党员,必须响应党的号召。   我们的同学对待疫情,反应是各不相同,有的因为宅的太久而担心自己的身材,有的则担心自己的学业会不会受到影响,有同学对病患身亡者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甚至流下了痛惜的泪水,反映了一个音乐学子异于常人的更大的同情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可以说是音乐学子学习“情感艺术”的可贵品质。这次疫情发生后,在林友主任的组织下,音乐系付芳、吴琼、文渲琪、钱语涵等同学纷纷献出了自己的文艺创作,为武汉加油,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二、疫情带来的教训 非常多的同学提到,由于人类没有对大自然怀有敬畏态度,特别是猎食野生动物,从而造成了这次新冠病毒的流行。   关于捕杀、交易、经营野生动物,我们早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但显然这些法规的力度还不能遏制某些人对暴利的追求。对我们社会观念的引领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建立起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思想文明。(广西秦向丽)有同学认为,我们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加强,要重视社会组织的力量:   从秩序维度来说,为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还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力量,尤其是在专业性水平方面,政府也要在平时给予社会力量政策支持。(江苏冯欣言)还有同学认为,自媒体时代的讯息要加以鉴别,媒体人的职业素养需要提升:   以后我们对各类信息要学着鉴别,批判地看,对比着看,反转和打脸在自媒体时代来得更快更彻底。(江苏李昱晓) 三、疫情带给我们的收获和启示 由于本次疫情是传染病疫情,政府号召大家居家隔离,原则上不出门,因此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示。有人就曾赋诗,说是疫情让中国按下了“暂停键”。同学们在这不太常见的宅家经历中,也悟出了不少过去悟不出的道理,如有非常多的同学通过这次疫情,认识到身体健康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王珩玮、郑亚茹、周倩宇等:还有同学悟到了 “关爱家人”“有备无患”“风险意识”“学会读书”等等人生道理。   众所周知,中外音乐史上,“音乐与苦难”是一个沉重、重要的话题,如何正确理解、面对苦难是每个音乐人永恒的课题。面对个体、群体的苦难,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光未然冼星海词曲的《黄河大合唱》给出了不朽的回答。当前疫情尚未结束,战“疫”仍在继续,答卷对很多人来说刚刚开始,远未完成。   如何理解苦难?诗人泰戈尔说,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如何面对苦难?学者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校训也同样给人以启迪:立本求真、日新致远。从“头脑风暴”作业中,透过略显粗粝而朴素真实的描述,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也为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责任有我的家国情怀所感染,坚信我们的下一代是理性、认真、积极、进取的一代。生于最好的历史时期的年轻学子,在经历和旁观了这次疫情防控的全过程,他们得到了一种难忘的历练,作为老师,就是要引导那一颗颗善感的心灵,带着独立思考的态度来面对今后的人生,在思考中成长、成熟,从苦难中抬头、前行。(舒叔 伍味)